文物遗址周边环境风貌规划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文物遗址周边环境风貌规划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要求

1. 试验准备

1.1学习、查阅隋唐长安城、青龙寺规划营建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理解项目的历史文化背景

1.2学习详细规划相关知识,掌握各类指标控制要求与规定

1.3查阅、现场考察青龙寺周边发展现状

2.学习上位相关规划与管理要求

  2.1城市规划及相关要求

  2.2文物遗址保护规划及相关管理要求

  2.3其他相关规划与要求

3.实验要求

  3.1独立完成,但完成过程中须与老师、学生、兄弟院校、行业人员进行互动(不少于5人)

  3.2分别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成果。

  3.3撰写实习报告,并提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心得

教学成果

实验背景

青龙寺是隋大兴唐长安城在“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等理念指导下,建设在“九五高地”上的寺院;是当今西安“城市双修”、擦亮“金色名片”、活化历史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历史文化名城等文化遗产出现违法和不协调建设的主要原因就在建设控制地带的环境风貌控制方面。我国文化遗产在申遗过程大量的成本,也在于遗产的环境风貌整治领域。在承担秦咸阳城遗址高度控制分析研究中及相关建设项目文物环境影响设评估中,环境风貌虚拟仿真的成为主要的研究与评估方法。

西北大学城乡规划学科立足西北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形成了三个特色方向之一就是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教学实践与“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教学支撑体系建设研究”过程中,迫切需要新的教学实验手段,改变、提升城乡规划专业传统的真题真做、真题假做实践实验教学模式。以青龙寺为对象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西北大学“公诚勤朴”校训与“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本实验把“树德立人”与文化遗产价值传承,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贯穿于文物遗址环境风貌规划设计实验教学之中,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生动、具体地融于专业实习教学活动之中。


设计原则

1. 知识性原则:学习掌握知识是实验的根本目的,因此,实验课程设计中始终应把学生对文物遗址周边环境风貌规划与设计各知识点贯穿于整个实验之中。

2. 实战性原则:规划应用是实验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验教学是合理取舍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应用性,把它们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渠道。

3. 可操作性原则:实验设计要考虑学生是否可行,容易操作,控制指标是否适当,计算时间会不会过长,这些都需要充分考虑、合理安排。

4. 趣味性原则:应结合规划设计本身特性,增加实验课程的趣味性,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要注意挖掘学科本身的趣味性与文化遗产的丰富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规范性原则:实验目的和内容明确,实验步骤清晰有条理,紧扣主题,哪些要做哪些不做,都清楚的列出来,实验最后要能够得出明确简洁的结果。同时,应该让学生做一些文字性的阐述,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做进一步分析,从而判断学生是否正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方法,便于教师评估本实验项目的教学效果。

实验目标

通过对文物遗址(青龙寺)周边环境风貌规划与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隋唐长安城及遗址(青龙寺)选址、规划布局、设计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认识隋唐长安城及青龙寺遗址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掌握遗址环境风貌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遗址环境风貌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控制的基本要素构成,以企为学生进一步全面掌握现代城市风貌规划与设计提供实验支持。

成绩评定

1. 试验准备:20分

1.1隋唐长安城、青龙寺规划营建相关历史背景知识:8分

1.2详细规划相类指标控制要求与规定:8分

1.3查阅、现场考察青龙寺周边发展现状:4分

2.学习上位相关规划与管理要求:20分

  2.1城市规划及相关要求:8分

  2.2文物遗址保护规划及相关管理要求:8分

  2.3其他相关规划与要求:4分

3.实验要求:60分

  3.1独立完成,并进行互动(不少于5人):10分

  3.2分别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成果:45分

  3.3完成实习报告:5分